青山含翠,茶园似海,满目葱茏。记者踏入广信区四十八镇鄱阳社区那片广袤的千亩茶园,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茶树,嫩绿的新芽星星点点,肆意舒展。茶农们穿梭其间,手中动作娴熟,欢声笑语回荡在茶园上空,洋溢着对丰收的热切期盼。与此同时,北山村的田间地头同样一片繁忙,茶农与茶企趁着春日大好时光,忙着在茶园开带挖沟、栽种新茶苗,干劲十足,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。
自 2021 年创立以来,鄱阳社区的岩雾茶业基地便以产业发展为核心,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协同发展之路。目前,基地内水仙、肉桂、黄观音等知名茶叶品种一应俱全,茁壮成长。种植户叶文武满脸笑意,热情地向记者算起了一笔经济账:“今年咱们的岩茶迎来初次丰产,预计能产出成品茶 6000 斤左右。按当前市场每斤 350 元的价格估算,今年收入有望增加 15 万多元。” 不仅如此,基地还为周边 120 余位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,村民人均月收入可达 3000 元左右,让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叶文武还透露,今年基地的扩种计划正稳步推进,将新增 2800 亩高标准生态茶园,并引入 10 余个来自武夷山的优良品种,立志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态岩茶基地。为契合产业升级需求,基地还将大力完善生产加工设施,引入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,提升茶叶加工工艺水平,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。56 岁的采茶师叶长德便是其中的受益者,以往每年 3 月,他都要远赴武夷山,一待就是小半年。如今,家门口的茶园蓬勃发展,他不用再背井离乡。“以前在外打工,心里总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。现在在家门口干活,每个月能多挣 2800 多元,日子舒坦多了。” 叶长德笑着说道,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众多返乡就业者的心声。
站在茶山之巅极目远眺,新开辟的茶园犹如层层绿色的波浪,向远方绵延。近年来,四十八镇积极探索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,将农家乐、采摘体验、观光旅游有机结合,持续深入推进 “三产融合” 发展战略,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。四十八镇党委书记郑圣波满怀信心地表示:“我镇将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束缚,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,打通‘种植 — 加工 — 文旅 — 电商’全产业链。随着 2800 亩新茶园全面投产,这里将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岩茶产业集群。届时,返乡创业的青年们将借助直播设备,通过电商平台把岩茶销往全国各地。当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,当绿水青山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,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的,不仅是唇齿间的馥郁茶香,更是万千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。”